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吸入性肺炎可能由误吸胃内容物、吞咽功能障碍、酗酒、神经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体位引流、抗生素治疗、氧疗、支气管镜灌洗、呼吸支持等方式治疗。
1、误吸胃内容物:胃酸及食物残渣误入气道会引发化学性炎症和细菌感染,可能与麻醉后呕吐、饱餐后平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呛咳、发热、脓痰等症状。治疗需立即侧卧拍背清理气道,严重时需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或脑卒中患者咽部肌肉协调性下降,唾液或食物易误入气管。建议进食时保持坐姿,选择糊状食物,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出现持续低热需警惕隐匿性吸入。
3、酗酒:酒精抑制咽喉反射和咳嗽反射,呕吐物易被吸入肺部。醉酒者需保持侧卧位,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进行胸部CT检查。长期酗酒者需补充维生素B1预防韦尼克脑病。
4、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导致咽喉肌麻痹。这类患者需调整食物质地,必要时留置鼻饲管。反复发作肺炎可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
5、胃食管反流:夜间平卧时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可能与食管裂孔疝、肥胖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烧心、晨起声嘶等症状。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度,服用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
预防吸入性肺炎需注意进食体位和速度,避免睡前饱餐,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吞咽困难者应定期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必要时采用增稠剂调整液体黏度。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进行深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或氧饱和度下降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