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过敏性紫癜患者可通过低敏饮食、优质蛋白摄入、维生素补充、易消化食物选择、避免致敏原等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该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症状。
1、低敏饮食:选择大米、白菜、苹果等低致敏性食物,减少机体对异体蛋白的免疫反应。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急性期可短期采用米汤、面糊等流质饮食过渡。
2、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鲈鱼、鸡胸肉、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2g/kg体重。肾功能异常时需限制植物蛋白,选择乳清蛋白粉补充。
3、维生素强化:重点补充维生素C鲜枣、猕猴桃和维生素K菠菜、西兰花,增强血管内皮稳定性。维生素C每日摄入不低于200mg,分次与餐同服。
4、软质食物:紫癜发作期选用南瓜粥、土豆泥、龙须面等柔软食物,避免坚果、带壳海鲜等粗糙食材划伤消化道黏膜。腹痛明显时可暂时采用要素饮食。
5、过敏原规避:严格忌食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坚果等。新引入食物需单独少量试吃,记录饮食日记监测荨麻疹、腹痛等反应。
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ml以上,适量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定期监测尿常规预防肾损伤。出现血便或关节肿胀加剧需立即复诊,病程超过1个月建议进行过敏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