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属于低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降糖药剂量、静脉注射葡萄糖等方式治疗。低血糖通常由药物过量、进食不足、运动过量、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素瘤等原因引起。
1、药物因素:降糖药物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血糖快速下降,磺脲类、格列奈类、胰岛素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出现低血糖时可立即进食15-20g快速升糖食物如葡萄糖片、果汁、蜂蜜。
2、饮食失衡: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进餐时间延迟会诱发低血糖,建议定时定量进食,每餐包含糙米、全麦面包等低GI主食,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延缓糖分吸收。随身携带饼干、糖果应急。
3、运动过量:运动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会加速葡萄糖消耗,运动前应检测血糖,若低于5.6mmol/L需补充点心。建议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
4、肝肾功能异常:肝硬化、肾衰竭患者肝脏糖原储备不足,可能与肝酶异常、尿素氮升高等因素有关,常伴随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调整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治疗,严重时静脉输注10%葡萄糖溶液。
5、胰岛素瘤:胰腺β细胞瘤自主分泌胰岛素导致顽固性低血糖,可能与遗传突变、多发性内分泌瘤病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空腹出汗、抽搐。确诊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治疗方式包括肿瘤切除术、二氮嗪药物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运动前后、驾车前及出现心悸手抖时需即刻检测。日常饮食采用三餐两点心模式,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配坚果或半个苹果。合并慢性并发症者需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注明用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