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治疗、手术管理等方式治疗。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减少高脂高糖饮食,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150分钟以上。
2、高盐饮食:钠摄入过量导致血容量增加,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下。建议使用低钠盐替代品,增加钾含量丰富的香蕉、菠菜摄入,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
3、肥胖干预:体重指数超过28需进行减重管理,每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mmHg。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结合抗阻训练和HIIT运动,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80分钟。
4、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等。继发性高血压需治疗原发病,如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伴随蛋白尿、夜尿增多等症状。
5、手术管理: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嗜铬细胞瘤需手术切除肿瘤。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视乳头水肿、左心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需住院进行静脉降压治疗。
控制血压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毫克,增加全谷物和深海鱼类摄入。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可选择太极拳、骑行等运动形式。戒烟限酒,保持BMI在18.5-23.9之间,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血管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