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有哪些

邵彬 副主任医师

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等。

1、射频消融术:

通过电极针穿刺至肿瘤部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直径≤3cm的周围型肺癌,对肺功能要求较低,术后恢复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或局部疼痛。

2、微波消融术:

采用微波辐射使肿瘤细胞内水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能,导致蛋白质变性坏死。治疗时间较射频消融更短,消融范围更可控。适用于靠近大血管或重要脏器的病灶,术后需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

3、冷冻消融术:

通过氩气快速制冷使探针尖端温度降至-140℃,形成冰球破坏肿瘤细胞。优势在于术中可通过CT实时监测消融边界,特别适合贴近胸膜的病灶。术后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反应,通常1-2周缓解。

4、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将碘-125等放射性粒子精准植入肿瘤内部,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杀伤癌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的中央型肺癌,需术前三维计划系统精确定位。治疗期间需注意辐射防护,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

5、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如顺铂、吉西他滨和栓塞剂,阻断血供的同时局部给药。主要针对血供丰富的中央型肺癌,可能引起恶心、骨髓抑制等化疗反应,需配合水化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需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方案。术后建议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改善肺功能,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疗效。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出现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