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胃炎与胃癌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包括病程性质、病理改变、典型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胃炎多为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于饮食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损伤。胃癌是胃壁细胞的恶性增殖,与遗传、长期慢性胃炎或致癌物暴露相关。胃炎病程可逆,胃癌呈进行性发展。
胃炎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或萎缩,胃镜可见糜烂或红斑。胃癌早期可能仅显示黏膜粗糙,进展期出现溃疡型、肿块型等典型病变,病理活检可见癌细胞浸润。
胃炎多呈现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症状与进食相关。胃癌早期症状隐匿,进展期可能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黑便、体重骤降,部分患者可触及上腹包块。
胃炎依赖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癌需结合肿瘤标志物如CA72-4、增强CT评估分期,最终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必要时进行PET-CT排查转移。
胃炎采用抑酸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联合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癌需根据分期选择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全胃切除术或放化疗含奥沙利铂方案。
日常需注意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腌制食品摄入。胃炎患者应规律进食小米粥、南瓜等易消化食物,胃癌术后需高蛋白饮食配合康复训练。40岁以上长期胃病患者建议每年胃镜筛查,出现持续消瘦或呕血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