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炎可能传染给小孩,传播风险与病原体类型、接触方式、免疫力等因素相关。常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环境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通过飞沫进入空气。儿童因呼吸频率高、免疫系统未完善,吸入含病原体飞沫后易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是常见病原体。保持2米以上距离、佩戴口罩可降低风险。
儿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后,通过揉眼、摸口鼻导致感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物品,教导儿童洗手七步法能有效阻断传播链。
孕产妇患B族链球菌肺炎或巨细胞病毒肺炎时,病原体可能经胎盘或产道传给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肺炎。产前筛查和围产期预防性使用青霉素可减少传播概率。
军团菌肺炎通过空调系统、淋浴喷头形成气溶胶传播。儿童在公共泳池、温泉等场所接触污染水源可能感染。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保持浴室通风能控制环境中的病原体浓度。
住院患儿可能通过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设备感染耐药菌肺炎。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院内感染。严格消毒器械、隔离传染源是医疗机构防控关键措施。
儿童预防肺炎需加强营养摄入,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的足量供给。每日进行适度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流感季前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隔离,居室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出现持续发热、呼吸急促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