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相对较轻的类型,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部位、范围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微头痛、头晕或短暂肢体麻木,通常不伴随意识障碍或严重功能障碍。部分病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是最主要病因,约占60%以上病例。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吸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也是常见诱因。
急性期可能出现短暂神经功能缺损,但致死率低于1%。需警惕进展为多发性腔梗或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情况,这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增加3-5倍。
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血管性痴呆,5年内复发率约10-15%。合并房颤患者需重点预防栓塞性卒中,年复发风险可达5-7%。
基础治疗包括降压氨氯地平、缬沙坦、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降脂阿托伐他汀。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并保持低于140/90mmHg,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重点补充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出现新发头痛加重、步态异常或认知功能下降时应及时复查头颅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