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皮肤痒可通过保湿护理、血糖控制、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糖尿病皮肤痒通常由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微循环障碍、药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高血糖导致皮肤角质层脱水,表现为干燥脱屑伴瘙痒。建议每日使用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保湿霜,避免碱性肥皂清洁,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穿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持续高血糖会损伤皮肤神经末梢,引发顽固性瘙痒。需通过饮食控制将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mmol/L。血糖仪监测配合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注射。
糖尿病可能合并荨麻疹或湿疹样皮炎,表现为红色风团伴剧痒。可短期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避免使用第一代药物以防加重口干症状。瘙痒局部可涂抹炉甘石洗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感染常见于皮肤皱褶处,伴随糜烂渗出。需采集皮屑镜检确认病原体,细菌感染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联用酮康唑乳膏与2%碘伏消毒。感染期间暂停血糖仪穿刺部位的皮肤使用。
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异常瘙痒可能与神经肽释放异常有关。建议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口服α-硫辛酸改善微循环,加巴喷丁可调节神经敏感性。顽固病例需皮肤科会诊排除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病。
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需每日检查足部与皮肤皱褶部位,选择无香料添加的弱酸性沐浴露,保持室内湿度40%-60%。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摄入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瘙痒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皮肤破损需内分泌科与皮肤科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