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血糖高与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诊断标准、疾病性质及干预方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常见类型。
空腹血糖6.1-7.0mmol/L属于糖代谢异常,尚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无典型症状。建议通过低碳饮食、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进行干预,无需药物控制。
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提示糖耐量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可伴随黑棘皮症表现。需采取地中海饮食模式,配合抗阻训练,每3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由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胰岛素泵是主要治疗手段。发病与自身免疫攻击、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以胰岛素抵抗伴相对不足为特征,空腹血糖≥7.0mmol/L可确诊。常见诱因包括内脏肥胖、缺乏运动,可能合并视网膜病变。一线药物选择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严重者需代谢手术。
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产后多数可恢复。与胎盘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相关,增加巨大儿风险。通过分餐制、血糖监测控制,必要时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产后6周需复查OGTT试验。
所有血糖异常者均应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200克,优先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藜麦。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包含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及深蹲、平板支撑等抗阻训练。定期监测血糖谱、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进行眼底检查和足部神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