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是怎样形成的

邵彬 副主任医师

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动脉瘤的形成可能由血管壁结构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或创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血管壁异常:

血管壁中层弹性纤维或平滑肌先天性发育缺陷会导致局部薄弱,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形成动脉瘤。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问题,需通过定期血管影像学检查监测。

2、高血压影响: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使血管壁承受持续性高压,加速弹力纤维断裂和血管重塑。血压超过140/90mmHg时,动脉分叉处易形成梭形动脉瘤,建议通过低盐饮食和降压药控制血压。

3、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沉积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破坏血管内膜,导致中膜营养供应障碍。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等大血管因承受更大血流剪切力,粥样斑块处易形成囊状动脉瘤,需控制血脂并服用阿托伐他汀等药物。

4、感染或创伤: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开放性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真菌性动脉瘤。血管介入手术的穿刺部位也可能形成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需及时进行清创或血管修复术。

5、遗传因素:

Ehlers-Danlos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伴有Ⅲ型胶原蛋白合成障碍,患者常在20-40岁出现自发性动脉破裂。基因检测可发现COL3A1突变,此类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血管造影检查。

预防动脉瘤需综合管理血压血脂,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吸烟者应立即戒烟,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突发剧烈胸背痛需立即就医排除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