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脚部水泡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挤破,正确处理方式包括保持清洁、局部消毒、药物涂抹、预防感染、及时就医。
脚气水泡未破损时,每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清洗后可用碘伏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降低细菌感染风险。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棉袜减少摩擦。
若水泡较大影响行走,需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从边缘刺破引流,保留表皮覆盖创面。禁止徒手挤压或撕脱表皮,操作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操作前需彻底清洁双手及工具。
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或酮康唑软膏。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短期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水泡破溃后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提示继发感染。需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覆盖无菌敷料。避免穿密闭鞋袜,禁止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感染扩散。
反复发作、面积较大或伴随发热的水泡需就医。皮肤科可能进行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检查,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或进行光动力治疗。合并甲癣者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日常需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每日更换袜子并用60℃以上热水洗涤。运动后及时清洁足部,避免赤足行走于公共浴室。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增强皮肤抵抗力。持续两周未改善或病情加重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不可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