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震荡可通过休息观察、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缓解症状,通常由头部外伤、运动撞击、跌倒等因素引起。
脑震荡后需严格卧床休息24-48小时,避免用脑和体力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光,减少声光刺激。72小时内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意识模糊等加重症状。
头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胃肠道反应较小。布洛芬同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有消化道溃疡史者慎用。
出现眩晕症状可考虑使用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循环,该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严重眩晕时短期服用异丙嗪,但需注意其镇静副作用可能掩盖病情变化。
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以免掩盖意识状态变化。禁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防止加重潜在颅内出血风险。镇静安眠药可能干扰意识评估,非必要不使用。
恢复期适量补充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剂,深海鱼、坚果等食物富含DHA有助于神经修复。维生素B族可辅助能量代谢,但避免大量服用维生素E以防出血倾向。
脑震荡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症状完全消失前禁止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活动需遵循"无症状加重"原则。若出现持续呕吐、单侧肢体无力或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颅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可进行平衡训练等康复锻炼,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