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弥漫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治愈可能。该病属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约60%-70%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无病生存,治愈率与分期、分子分型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III-IV期约为50%-60%。早期患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中期出现多区域淋巴结受累,晚期伴随骨髓浸润或远处器官转移。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系统(IPI)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工具,年龄、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因素均影响治愈概率。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基础治疗方案,完全缓解率约70%-80%。对年轻高危患者可考虑强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型CD19 CAR-T细胞疗法为难治复发患者提供选择,双特异性抗体等靶向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疗效。
病理分子分型直接影响预后,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优于活化B细胞样亚型。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PET-CT评估疗效,动态调整方案。维持治疗阶段可使用利妥昔单抗单药降低复发风险,全程需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并发症。
日常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避免生冷食物预防感染。适度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治疗期间每周监测血常规。心理支持可参与淋巴瘤患者互助团体,家属需学习PICC导管护理技巧。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增强CT,持续观察5年无复发视为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