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尿液滞留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增加水分摄入、改善卫生习惯、处理尿路梗阻、增强免疫力等方式缓解。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细菌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并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呋喃妥因等。
先天性尿路畸形、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增加细菌滞留风险。这类患者易反复感染,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正。伴随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等群体免疫功能较弱,难以有效清除入侵细菌。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同时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这类患者感染易扩散至肾脏,表现为发热、腰痛等症状。
如厕后擦拭方向错误、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长时间憋尿等行为均可能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改善卫生习惯包括从前向后擦拭、性交后排尿、避免憋尿等简单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复发。
神经源性膀胱、妊娠子宫压迫等因素导致膀胱无法完全排空,残留尿液成为细菌培养基。处理原发病因同时,可进行间歇导尿或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长期尿液滞留可能继发肾盂肾炎,需密切监测。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尿道刺激,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适度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尿道黏膜防御能力。出现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或72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导致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