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腰椎第一节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脊柱畸形及继发性关节炎。这些后遗症通常由骨折愈合不良、神经压迫、关节退变等因素引起。
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骨痂形成异常或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持续性腰背部疼痛。疼痛常在久坐、弯腰或负重时加重,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治疗需结合物理治疗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症状。
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或周围软组织粘连可限制脊柱屈伸旋转功能。患者常表现为起床困难、无法久站。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包括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和渐进式关节活动度练习。
椎体压缩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发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失禁。此类情况需通过MRI明确压迫程度,必要时行椎管减压术或椎体成形术干预。
骨折未完全复位可能导致驼背或侧弯畸形,改变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畸形进展会加重椎间盘负荷,需通过支具固定或截骨矫形手术矫正。
骨折相邻节段因代偿性活动增加易发生小关节退变,表现为晨僵和活动时弹响。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口服氨基葡萄糖延缓进展。
日常需保持标准体重减轻脊柱负荷,睡眠选择硬板床并避免提重物。建议每周进行3次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30分钟以增强腰背肌耐力。饮食注意钙质与维生素D补充,每日摄入牛奶300毫升、深绿色蔬菜200克。定期复查X线监测椎体高度变化,出现新发疼痛或肌力下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