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滞、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儿在安静状态下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表现为鼻翼扇动、肋间隙凹陷等体征。严重时可伴随喘息样呼吸或呼吸暂停,多因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肺循环淤血或体循环供氧不足引起。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具体畸形类型。
以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明显,医学上称为中心性紫绀。常见于法洛四联症等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因静脉血未经肺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哭闹或哺乳时青紫加重是典型特征,需警惕缺氧发作风险。
表现为吸吮无力、吃奶中断、单次进食量少等症状。因心脏负荷过重导致患儿易疲劳,常伴有多汗、心率增快等表现。长期可造成体重增长缓慢,需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并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体重、身高低于同月龄正常标准,运动发育里程碑延迟。与心脏异常引起的慢性缺氧、代谢消耗增加有关。复杂先心病患儿可能伴有杵状指趾等特征性改变,需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因肺血流量异常导致肺部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部分患儿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感染又会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需注意与普通呼吸道疾病鉴别。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剧烈哭闹诱发缺氧。喂养时采取45度半卧位,选择高热量配方奶并分6-8次喂养。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手部消毒。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包括心脏功能评估、预防接种调整及营养干预方案。母乳喂养的母亲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必要时在医生建议下添加母乳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