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期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期一般为发病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实际传染期受到病毒载量、个人免疫力、接触方式、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病毒活跃期: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病毒在发病初期复制最为活跃。患者咽喉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病毒含量最高,此时传染性最强。典型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

2、症状潜伏期:

病毒感染后有3-5天潜伏期,此时虽无临床症状,但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被污染物品感染,需特别注意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中的预防。

3、疱疹破溃期:

口腔疱疹破溃形成溃疡时,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此阶段应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患儿唾液污染的玩具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4、结痂消退期:

随着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疱疹逐渐结痂干燥,病毒排出量明显减少。但完全脱痂前仍存在低水平传染风险,建议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脱落。

5、免疫差异期:

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清除时间延长,可能持续排毒2-3周。早产儿、免疫缺陷患者需延长隔离时间,密切接触者应加强手卫生。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传播需多管齐下。发病期间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每日煮沸消毒,衣物用60℃以上热水浸泡清洗。居室保持通风,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适量饮用绿豆汤、梨汁等清凉饮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集体机构发现病例后需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观察1周。日常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