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并发症包括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脊髓损伤并发症主要包括压疮、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骨质疏松、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1、压疮:

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皮肤持续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引发组织坏死。表现为皮肤发红、水疱或溃疡,常见于骶尾部及足跟。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严重者需清创手术联合敷料治疗。

2、尿路感染: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致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加滋生细菌。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发热腰痛。需间歇导尿排空膀胱,尿常规异常时可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定期泌尿系统超声监测肾脏情况。

3、深静脉血栓:

下肢肌肉泵功能丧失导致血流淤滞,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疼痛。预防措施包括穿戴弹力袜、每日被动关节活动,确诊后需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突发呼吸困难需警惕肺栓塞。

4、骨质疏松:

运动减少导致骨量快速流失,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骨密度检查显示T值≤-2.5,需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站立床训练。严重椎体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

5、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T6以上损伤患者因伤害性刺激诱发血压骤升,伴随头痛、面红。常见诱因包括膀胱充盈、便秘,需立即排除诱因,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日常需监测血压变化。

脊髓损伤患者需建立系统康复计划,每日进行轮椅转移训练与呼吸功能锻炼,饮食保证每日30克膳食纤维预防便秘,蛋白质摄入每公斤体重1.2-1.5克维持肌肉含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夏季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热。心理干预需贯穿全程,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共同参与康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