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肋骨骨折后尿路感染可能由卧床排尿困难、导尿管使用不当、免疫力下降、泌尿系统损伤、卫生护理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导尿管护理、增强免疫力、疼痛管理、卫生干预等方式改善。
肋骨骨折患者因疼痛限制体位活动,长期卧床可能导致排尿姿势改变,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细菌滋生风险上升。建议在疼痛可控时尽早采取坐位排尿,必要时使用便盆辅助,同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骨折急性期可能因行动不便留置导尿管,操作不规范或维护不及时易引发逆行感染。需严格无菌插管,每日消毒尿道口,尽早评估拔管指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药物。
创伤应激反应会抑制免疫功能,骨折后卧床导致循环减慢,白细胞吞噬能力减弱。表现为低热、尿频尿急等症状。可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必要时使用匹多莫德等免疫调节剂。
严重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能合并肾脏挫伤或输尿管压迫,造成局部黏膜屏障破坏。通常伴随血尿、腰背部疼痛。需通过泌尿系超声排除结构损伤,损伤性感染可联用头孢曲松与左氧氟沙星。
骨折患者自理能力受限,会阴部清洁不及时易导致肠道菌群定植。护理时应每日温水擦洗,保持床单干燥,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对已发生感染需加强膀胱冲洗,使用银离子敷料预防复发。
肋骨骨折合并尿路感染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饮品。康复期进行呼吸训练与渐进式床旁活动,避免长期制动。饮食增加酸奶、纳豆等益生菌食物,减少辛辣刺激。定期复查尿常规直至感染指标完全正常,若出现高热或腰痛加剧需警惕肾盂肾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