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约占散发性脑炎病例的10%-20%。该病毒通过三叉神经或嗅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常导致颞叶和额叶的出血性坏死性病变。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肠道病毒是儿童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是主要亚型,多引起轻症自限性脑膜炎,少数可发展为脑炎。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呕吐、颈项强直,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疹。夏季和初秋为高发季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亚洲地区流行。该病毒主要侵犯丘脑、基底节和脑干,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锥体外系症状。重症患者可遗留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在原发感染后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低下时重新激活导致脑炎。特征性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精神状态改变,常伴有典型带状疱疹皮疹。老年人和免疫功能受损者易发生重症感染,需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受者。病毒可侵犯脑室周围白质,引起进行性痴呆、视力障碍和局灶性神经体征。脑脊液PCR检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控制病情进展。
病毒性脑炎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保持环境通风清洁,避免蚊虫叮咬。出现持续发热、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就医,疫苗接种是预防特定类型脑炎的有效手段。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关注认知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