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小耳畸形的发病几率约为每1万名新生儿中有1至5例,属于相对少见的先天性耳部发育异常。
小耳畸形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导致的耳廓结构缺陷,临床表现为耳廓部分或完全缺失,常伴随外耳道闭锁或中耳结构异常。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孕期病毒感染、药物暴露、辐射接触等可能增加风险。根据畸形程度可分为三型:Ⅰ型为耳廓轻度发育不良,Ⅱ型为耳廓部分缺失,Ⅲ型为耳廓完全缺失仅存残迹。
对于已生育小耳畸形患儿的家庭,再次妊娠前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孕期需避免接触致畸因素,定期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胎儿耳部发育异常。患儿出生后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和整形外科,通过听力筛查评估内耳功能,部分病例需在学龄前完成耳廓再造手术以改善外观和听力功能。日常需注意保护残余听力,避免耳部感染,心理疏导有助于患儿建立健康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