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危险期通常为发病后1-2周,病情严重程度与器官功能衰竭、感染风险、代谢紊乱、局部并发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呼吸衰竭表现为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肌酐升高。需通过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器官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胰腺炎症。
发病后第二周坏死组织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表现为持续发热、白细胞升高、降钙素原异常。感染源包括胰腺坏死组织、胆道系统及腹腔积液,需通过CT引导穿刺培养明确病原体,针对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危险期常出现严重电解质失衡低钙血症、高血糖、酸碱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及营养代谢障碍。需动态监测血钙、血糖、动脉血气,通过静脉补钙、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支持。
胰腺坏死、假性囊肿形成及胰周血管受累是主要局部并发症。增强CT可评估坏死范围,出现持续腹痛、肠梗阻或出血症状时,需考虑超声内镜引流或坏死组织清创手术干预。
过度激活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毛细血管渗漏、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需液体复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必要时使用乌司他丁等炎症介质抑制剂,同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期患者需绝对禁食直至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恢复期建议采用高蛋白、低糖、限脂肪的胰腺炎专用膳食配方,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可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避免酒精及刺激性食物。病情稳定后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运动训练,从床旁活动逐步过渡到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监测运动后腹痛及淀粉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