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前列腺癌常见转移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结、肺部和肝脏,转移路径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前列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尤其以脊柱、骨盆和股骨近端多见。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侵入骨髓,破坏正常骨组织,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骨痛或高钙血症。骨转移通常提示疾病进入晚期,需通过骨扫描或PET-CT确诊。
盆腔淋巴结是最早受累部位,随后可扩散至腹膜后及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转移可能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或引发下肢淋巴水肿。影像学检查可见淋巴结体积增大、结构异常。
血行转移至肺部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早期常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咳嗽、咯血或胸痛。胸部CT可清晰显示转移灶,需与原发性肺癌鉴别。
肝转移多见于终末期患者,表现为肝区胀痛、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超声检查可见肝内低回声占位,增强CT显示典型"牛眼征"改变。
少数病例可转移至脑部引发神经症状,或侵犯肾上腺影响激素分泌。极罕见情况下癌细胞会转移至皮肤形成皮下结节。
前列腺癌转移患者需保持适度运动预防骨量流失,建议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抗阻训练。饮食应增加深海鱼类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限制红肉及高脂乳制品。每日晒太阳15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出现持续性骨痛或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时需立即复查,晚期患者可通过姑息治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