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乳头上的白点可能由乳头腺管堵塞、皮脂腺囊肿、乳腺导管扩张症、真菌感染或湿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药物涂抹等方式缓解。
哺乳期女性常见乳汁淤积导致腺管开口处形成白色小点,伴随胀痛感。非哺乳期可能因角质堆积或内衣摩擦造成类似表现。建议用温水轻柔清洁后热敷,避免挤压以防继发感染。
乳晕区皮脂腺分泌旺盛时可能形成微小囊肿,表现为无痛性白色凸起。通常与激素波动或清洁不足有关,需保持局部干爽,反复发作需就医排除蒙氏腺囊肿等病变。
中老年女性多见导管内分泌物淤积形成乳白色栓子,可能伴随淡黄色溢液。需超声检查鉴别,轻度可通过维生素E软膏涂抹改善,严重者需手术疏通导管。
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在哺乳期出现,表现为乳晕周围散在白点伴瘙痒脱屑。需使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乳膏,同时消毒哺乳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过敏体质者接触刺激性衣物或清洁剂后可能出现湿疹样改变,白点周围常见红斑基底。建议选用无皂基清洁剂,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
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摩擦,哺乳前后用生理盐水清洁乳头。饮食注意减少高糖高脂摄入以防皮脂分泌过盛,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皮肤代谢。出现持续红肿、渗液或血性分泌物时需及时乳腺科就诊,排除佩吉特病等特殊情况。避免自行挑破白点造成感染扩散,运动时穿戴支撑性内衣减少局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