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胸闷气短怎么办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焦虑症胸闷气短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认知行为干预、药物辅助治疗、渐进式肌肉放松、环境调整等方式缓解。胸闷气短通常由过度换气、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化症状、心理预期恐惧、环境压力等因素引起。

1、腹式呼吸训练:

过度换气是焦虑发作时胸闷的常见诱因,通过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可降低呼吸频率。具体操作时可将单手置于腹部,吸气时感受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肌延长呼气时间,每次练习5分钟能有效缓解二氧化碳过度排出引发的呼吸困难。

2、认知行为干预:

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胸闷常伴随灾难化思维,可通过记录焦虑日记识别错误认知。当出现"胸闷会猝死"等非理性念头时,用客观证据进行辩驳,逐步建立"不适感会自然消退"的新认知模式,减少症状恶性循环。

3、药物辅助治疗:

躯体化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舍曲林,苯二氮卓类劳拉西泮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主要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受体或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生理性呼吸困难。

4、渐进式肌肉放松:

心理预期恐惧引发的胸闷可通过系统脱敏缓解。从足部肌肉开始依次收紧-放松各肌群,配合呼吸训练降低整体紧张度。每日2次练习能显著减少因肌肉紧绷导致的胸廓压迫感,打破"症状-恐惧"的条件反射。

5、环境调整:

环境压力因素需识别特定触发场景,如拥挤空间可预备薄荷嗅吸等转移注意力的工具。建立安全角落实物清单,包含耳塞、眼罩等感官隔离物品,通过可控的环境改造增强应对能力。

日常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健走等增强心肺功能,运动时保持心率在220-年龄×60%的安全范围内。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籽、黑巧克力,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兴奋性物质。建立规律作息确保深度睡眠,睡前进行温水泡脚等放松仪式。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胸痛、晕厥时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