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肺炎常见病原体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随年龄变化,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1、新生儿期:

出生至28天新生儿肺炎以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这类病原体多来自母体产道或宫内感染,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体温不稳定。早产儿更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需通过病毒分离或PCR检测确诊。治疗需住院静脉使用抗生素,严重者需呼吸支持。

2、婴儿期:

1-12个月婴儿最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病毒性肺炎的70%。该病毒好发于冬春季,特征为喘憋、三凹征,胸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也较常见。细菌感染中肺炎链球菌多伴随高热,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轻症可雾化治疗,重症需氧疗和静脉用药。

3、幼儿期:

1-3岁幼儿肺炎链球菌感染率最高,占细菌性肺炎的40%。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铁锈色痰,胸片可见大叶性实变。流感嗜血杆菌b型可引起会厌炎合并肺炎,现已因疫苗接种减少。非典型病原体中沙眼衣原体常见于6个月至3岁儿童,表现为阵发性干咳,胸片呈间质性改变。

4、学龄前期:

3-6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显著上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40%。特征为刺激性干咳、肺部啰音少而胸片改变明显,可伴发皮疹或溶血性贫血。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虽少见但进展迅猛,易出现肺脓肿,需警惕耐甲氧西林菌株。该年龄段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比例增高。

5、学龄期:

6岁以上儿童病原体谱接近成人,肺炎支原体占比达50%,常引起班级聚集性发病。流感病毒肺炎多发生于冬季,突发高热伴肌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关注疫区接触史,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非典型病原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疗程需足量14天。

预防儿童肺炎需按计划接种13价肺炎球菌疫苗、Hib疫苗和流感疫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被动吸烟,流感季节减少聚集。母乳喂养可增强6个月内婴儿抵抗力,学龄儿童应保证每日维生素A和锌的摄入。出现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避免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