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哺乳期阴道炎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调整饮食结构、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过度清洗、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哺乳期阴道炎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洗液。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换洗。清洗后保持外阴干燥,减少潮湿环境对病菌滋生的促进作用。哺乳期分泌物增多属正常现象,但需注意与病理性分泌物的区别。
增加酸奶、豆制品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维持阴道菌群平衡。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避免血糖波动影响阴道内环境。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增强黏膜抵抗力。哺乳期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影响乳汁质量。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等局部抗真菌药物。哺乳期避免口服抗真菌药物,防止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使用阴道栓剂时需注意操作规范,用药期间建议暂停性生活。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不使用阴道冲洗器进行内部冲洗,避免破坏阴道自洁功能。卫生护垫需2-3小时更换一次,防止滋生细菌。沐浴时避免坐浴,减少公共浴池使用频率。哺乳期体内激素变化会使阴道黏膜更敏感,需特别注意减少化学物质刺激。
出现异常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超过3天需就诊。哺乳期用药需告知医生哺乳情况,避免使用影响婴儿的抗生素。阴道炎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防止复发。
哺乳期阴道炎护理需特别注意生活细节。每日可进行温水坐浴10-15分钟缓解不适,水温控制在37-40℃为宜。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紧身裤压迫外阴。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产后瑜伽、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饮食上多摄入深色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健康间接改善阴道环境。哺乳期间出现任何异常症状都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避免自行用药影响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