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胃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主要用于判断肿瘤分子特征、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常见检测指标包括HER2、PD-L1、Ki-67、p53、MMR蛋白等。
HER2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约占胃癌患者的12%-23%。此类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但需结合荧光原位杂交验证结果。阴性患者则需排除检测样本质量或异质性影响。
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水平通过CPS评分评估,≥1分可能提示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检测时需注意不同抗体克隆如22C3、28-8的判读标准差异,临床常采用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治疗。
该增殖标志物反映肿瘤细胞活跃程度,通常>20%提示高增殖状态。需注意不同病理分级区域可能存在异质性,弥漫型胃癌的Ki-67指数普遍高于肠型,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
免疫组化显示p53蛋白强阳性或完全阴性均提示TP53基因突变可能。突变型p53与肿瘤侵袭性相关,野生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检测时需区分不同突变类型导致的染色模式差异。
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缺失提示微卫星不稳定性,约占胃癌的8%-15%。此类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同时需筛查林奇综合征可能。检测要求至少两种蛋白同时缺失才具诊断意义。
胃癌免疫组化解读需结合形态学特征与临床分期综合判断。建议患者保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及抗氧化营养素。术后恢复期可采用少食多餐原则,避免辛辣刺激及腌制食品。定期复查建议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运动康复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如太极拳、散步等,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心理疏导需特别关注治疗期间的情绪波动,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