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如何早期治疗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早期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神经保护及手术干预。具体措施需根据出血量、部位及患者状况综合评估。

1、控制血压:

急性期血压过高可能加重出血,需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如乌拉地尔或尼卡地平,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毫米汞柱。避免快速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同时需监测靶器官功能。

2、降低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是脑出血主要致死原因,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脱水。床头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

3、止血治疗:

针对凝血功能障碍者,可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新鲜冰冻血浆。对于服用抗凝药患者,需使用特异性拮抗剂如维生素K拮抗华法林作用。自发性出血通常不推荐常规止血药物。

4、神经保护:

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或依达拉奉等自由基清除剂,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维持血氧饱和度>94%,血糖控制在6-10毫摩尔/升。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代谢率但需防治并发症。

5、手术干预:

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小脑出血直径>3厘米需考虑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出血可行脑室外引流,脑干出血多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时机建议在出血后6-24小时进行。

脑出血恢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并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康复训练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及认知康复。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心理疏导需贯穿全程,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定期复查头部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警惕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