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新生儿痤疮无需通过益生菌治疗。新生儿痤疮主要由母体激素影响、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面部红色丘疹或脓疱,具有自限性。益生菌对改善皮肤症状缺乏明确证据支持,日常护理重点应放在皮肤清洁与保湿。
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接收的雄激素会刺激皮脂腺增生,出生后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暂时性痤疮样皮疹。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干预,避免挤压或过度清洁,一般2-4周可自行消退。
新生儿皮脂腺功能活跃,毛囊口堵塞易形成粉刺或炎性丘疹。建议使用温水轻柔清洗,选择无香料、低敏的婴儿专用润肤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马拉色菌等皮肤常驻菌群可能参与炎症反应。若皮疹持续加重或合并感染征象如渗液、结痂,需就医评估是否需外用抗真菌药膏,而非口服益生菌。
新生儿痤疮属于生理性现象,与肠道菌群失衡无关。目前尚无高质量研究证实益生菌对婴儿痤疮的疗效,盲目补充可能扰乱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平衡。
保持皮肤干爽透气是核心措施。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湿热环境、剪短指甲防止抓挠等基础护理比补充益生菌更有效。哺乳期母亲也无需通过饮食调整益生菌摄入。
新生儿痤疮护理期间,建议每日用37℃以下温水清洗患处1-2次,动作轻柔避免摩擦。选择不含皂基的弱酸性清洁产品,清洗后及时拍干并涂抹婴儿专用保湿霜。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油性膏体或民间偏方。母乳喂养的母亲保持均衡饮食即可,无需刻意增加酸奶或益生菌补充剂。若皮疹范围扩大、出现脓疱破溃或伴随发热,需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排除其他皮肤疾病。多数情况下,随着婴儿体内激素水平稳定和皮肤适应外界环境,症状会在数周内自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