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艾灸可以辅助调理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能由气血不足、宫寒血瘀、内分泌紊乱、情绪压力、生活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艾灸通过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改善部分症状。
长期节食或慢性失血可能导致气血亏虚,表现为月经量少、周期延迟。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促进气血生成,配合当归、黄芪等中药调理效果更佳。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增加红枣、猪肝等补血食物摄入。
经期受凉或体质虚寒易引发经血色暗、血块多。艾灸神阙、三阴交等穴位能温煦胞宫,缓解小腹冷痛。建议经期注意保暖,饮用姜枣茶辅助驱寒,严重者需联合桂枝茯苓胶囊等中成药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艾灸肾俞、命门穴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但需结合性激素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月经。艾灸太冲、内关穴有助于疏肝解郁,配合冥想、瑜伽等减压方式效果更显著。持续情绪障碍需心理科介入干预。
熬夜、久坐等行为会扰乱生物钟,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艾灸配合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增强调理效果。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艾灸调理需持续2-3个月经周期观察效果,操作时注意避免烫伤。经期量多者不宜施灸,妊娠期绝对禁忌。建议搭配当归羊肉汤、黑豆粥等食疗,适度练习八段锦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若调理3个月无效或出现剧烈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