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骨癌可能由基因突变、放射线暴露、骨骼疾病、遗传因素和化学物质接触等原因引起。
原发骨癌如骨肉瘤常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如TP53、RB1等抑癌基因失活或RECQL4基因异常。这些突变导致骨细胞增殖失控,形成恶性肿瘤。儿童青少年快速生长期更易受基因异常影响,表现为长骨干骺端疼痛性肿块。
大剂量电离辐射是明确致癌因素,治疗性放疗后10-20年可能诱发继发性骨肉瘤。辐射导致DNA双链断裂,骨髓造血微环境破坏,常见于骨盆、脊柱等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部位。
佩吉特骨病畸形性骨炎患者骨重塑异常,约1%会恶变为骨肉瘤。慢性骨髓炎、骨梗死等病变区域长期炎症刺激,通过NF-κB等通路促进肿瘤发生,X线可见特征性"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
李-佛美尼综合征等遗传病携带种系突变,60岁前患骨癌风险达15%。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幸存者若携带RB1基因突变,继发骨肉瘤概率比常人高500倍,需定期进行骨扫描监测。
长期接触甲基胆蒽等多环芳烃、放射性镭夜光表盘工人会蓄积在骨基质。钍造影剂衰变产生的α粒子持续损伤骨细胞,接触20年后软骨肉瘤发病率显著升高,常见于肋骨、胸骨等扁平骨。
保持规律运动增强骨密度,每日摄入800-1200mg钙质和15μg维生素D维持骨骼健康。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接触放射线时严格做好防护。出现持续骨痛、夜间痛醒、不明原因骨折或局部肿块时,应及时进行X线、CT或活检检查。骨癌确诊后需多学科协作治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新辅助化疗、广泛切除术或靶向治疗,5年生存率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