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甲状腺结节通常采用TI-RADS分级系统评估风险,主要分为1级正常甲状腺、2级良性结节、3级可能良性、4级可疑恶性和5级高度怀疑恶性。分级依据包括结节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及血流信号等特征。
1级表示甲状腺组织正常,无结节或仅有单纯性囊肿。超声检查显示均匀回声,无需特殊处理,建议每1-2年常规复查。此类情况多与生理性变化相关,如碘摄入波动或轻微炎症反应。
2级为典型良性结节,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囊性或实性结节,可能伴有“彗星尾”伪影。常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腺瘤,恶性风险低于2%,通常每6-12个月随访超声即可。
3级结节恶性概率约5%-10%,超声特征包括等回声或高回声、边缘光整但伴微钙化。可能与慢性甲状腺炎或滤泡性病变有关,需每3-6个月复查,若增长迅速需穿刺活检。
4级分为4A低度可疑和4B中度可疑,恶性风险分别为5%-20%和20%-50%。表现为不规则边界、极低回声或砂粒样钙化,需结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性质。
5级结节恶性风险超过50%,具有至少3项恶性特征如纵横比>1、突破包膜、淋巴结异常。此类结节需尽快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放射性碘治疗。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硒、锌等微量元素摄入,避免高碘或低碘极端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避免颈部受压或外伤。3级以上结节需严格遵医嘱复查,4级及以上建议至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专科随访。日常可练习温和颈部伸展运动,但避免剧烈转头动作。心理上无需过度焦虑,多数结节为良性且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