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肝癌的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液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肝穿刺活检。
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是肝癌的重要标志物,该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甲胎蛋白在约70%的肝癌患者中呈现异常升高,但需注意妊娠期、肝炎活动期等生理状态也可能导致指标异常。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腹部超声是肝癌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能清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大小和血流信号。超声检查无辐射、可重复性强,对直径大于1厘米的病灶检出率可达90%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评估肿瘤血供情况。
增强CT能准确显示肝癌特征性的"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对肿瘤分期和血管侵犯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多层螺旋CT的空间分辨率可达毫米级,能发现直径0.5厘米以上的微小病灶,是手术规划的重要依据。
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优势,对肝硬化背景下的微小肝癌检出率高于CT。特殊序列如弥散加权成像能反映肿瘤细胞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可鉴别肝癌与血管瘤等良性病变。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对碘造影剂过敏者。
在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时,超声或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能获取组织病理学证据。活检可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但存在出血、肿瘤种植等风险。通常建议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实施,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超声检查。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需建立定期随访制度。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E。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增强CT或MRI检查。确诊肝癌后应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消融治疗、介入栓塞或靶向药物等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