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可通过升白药物、血小板输注、营养支持、中医调理和预防感染等方式改善。该现象主要由骨髓抑制、药物毒性、营养不良、免疫损伤和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临床常用升白药物,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白介素-11可刺激巨核细胞生成,改善血小板减少。用药需严格监测血常规,警惕发热、骨痛等不良反应。
当血小板低于20×10⁹/L或存在出血倾向时需输注机采血小板。输注前需进行配型检测,输注后要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反复输注可能产生同种免疫反应,需配合免疫调节治疗。
高蛋白饮食如鱼肉、禽蛋可提供造血原料,每日蛋白质摄入应达1.5g/kg体重。红枣、猪肝等含铁食物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维生素B12和叶酸需通过营养补充剂额外摄入。
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可提升免疫功能,当归、熟地能改善骨髓微环境。中药汤剂需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常见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等,需持续服用2-3个疗程。
白细胞减少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餐后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宠物后彻底洗手。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服用退烧药物。
化疗期间建议每周检测2-3次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居住环境每日紫外线消毒,饮食需经高温烹煮。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药物代谢,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出现皮下瘀斑、鼻衄等出血症状时立即平卧制动,及时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