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睾丸肿瘤通常需要超声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胸部X线检查以及PET-CT检查等影像学手段辅助诊断。影像学选择主要依据肿瘤分期、转移风险评估及个体化需求。
高频阴囊超声是睾丸肿瘤的首选筛查手段,能清晰显示睾丸实质内异常肿块的位置、大小及血流信号。典型精原细胞瘤多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团块,而非精原细胞瘤常呈现混杂回声。超声还可鉴别睾丸炎、鞘膜积液等非肿瘤性疾病,检查无辐射且操作便捷。
腹部盆腔增强CT用于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临床分期的重要依据。扫描范围需覆盖膈肌至耻骨联合,可检测直径5毫米以上的转移淋巴结。CT同时能发现肝、肾等远处器官转移灶,但需注意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的影响。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适用于评估睾丸肿瘤局部侵犯范围,特别是怀疑累及精索或阴囊皮肤时。弥散加权成像能辅助鉴别良恶性肿瘤。对于造影剂过敏或需避免辐射的患者,MRI可作为替代检查方案。
正侧位胸片是排查肺转移的基础检查,经济且辐射量低。晚期睾丸肿瘤患者约15%发生肺转移,典型表现为多发圆形结节。对于胸片异常或高危患者,需进一步行胸部CT确认。
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主要用于化疗后残留病灶评估,通过代谢活性区分坏死组织与存活肿瘤。对精原细胞瘤的复发监测灵敏度达80%以上,但非精原细胞瘤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肿瘤标志物综合判断。
确诊睾丸肿瘤后应限制剧烈运动以防睾丸扭转,穿着宽松内裤减少局部摩擦。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高脂饮食加重代谢负担。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出现阴囊坠胀或腰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晚期患者建议加入心理支持小组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