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痛经可能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前列腺素F2α分泌增加会刺激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这种收缩可能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引发下腹坠痛。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痉挛性疼痛。
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宫颈管狭窄等解剖学异常可能阻碍经血排出。经血潴留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强,常见于初潮后1-2年的青少年女性。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进行宫颈扩张术改善症状。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在卵巢、盆腔等部位,月经期这些异位内膜同样会出血脱落。病灶刺激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药物治疗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
慢性盆腔炎会导致盆腔组织粘连,月经期充血状态下牵拉粘连组织产生疼痛。患者常伴有白带异常、性交痛等症状。需进行病原体检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联合甲硝唑治疗。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降低疼痛阈值,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痛觉感知。这类患者疼痛程度与器质性病变常不匹配,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症状。
建议痛经女性保持规律作息,月经前期避免生冷饮食,可适量饮用姜茶缓解不适。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月经量异常,需及时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记录月经周期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必要时需进行激素水平检测或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