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后下方的凹陷处痛怎么回事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垂后下方的凹陷处痛可能由淋巴结炎、腮腺炎、皮脂腺囊肿、外伤感染、耳后神经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理疗、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1、淋巴结炎

耳后淋巴结群位于该区域,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会出现红肿压痛。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症等邻近部位感染扩散所致。可表现为局部硬结伴触痛,严重时可能化脓。需进行血常规检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治疗,配合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2、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细菌性腮腺炎均可导致耳垂下方肿痛,可能伴随发热、咀嚼疼痛。病毒性腮腺炎具有传染性,需隔离治疗。临床常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急性期应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局部可冷敷缓解肿胀。

3、皮脂腺囊肿

该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时可能形成囊肿,继发感染后会出现明显压痛。触诊可及圆形包块,表皮可能发红。较小囊肿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较大或反复发作的囊肿需手术切除。日常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刺激。

4、外伤感染

耳后皮肤擦伤、毛发拉扯等微小创伤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形成疖肿。早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发展为蜂窝织炎。需彻底清创消毒,必要时口服克拉霉素片抗感染。伤口愈合前应避免沾水,防止继发感染。

5、耳后神经痛

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阵发性刺痛,常见于受凉、颈椎病或带状疱疹早期。疼痛呈电击样,皮肤表面无红肿。可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维生素B1片改善症状。若为带状疱疹需加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

建议保持耳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疼痛部位。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扩散或发热时应及时就诊。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可选择软枕减轻局部压力。若自行处理三天无缓解或症状加重,需到耳鼻喉科或普外科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