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后下的原因

7934次浏览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钩藤后下是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在高温久煎过程中被破坏,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热不稳定,久煎容易分解失效。

钩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惊痫抽搐等症状。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但这些生物碱类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分解。传统煎药方法中,钩藤通常在其他药材煎煮完成前5-10分钟加入,这样可以缩短其受热时间,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现代研究也证实,钩藤后下法提取液中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煎煮法。除了温度因素外,煎煮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钩藤中其他挥发性成分流失,影响药效。临床使用钩藤时,还需注意其不宜与某些西药同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使用钩藤时应注意药材质量,选择表面黄绿色、断面黄白色、气味微香的优质钩藤。煎药器具以砂锅、陶瓷锅为佳,避免使用金属器皿。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平稳。孕妇及低血压患者慎用,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中药调理需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不可急于求成随意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