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炎怎么引起的

4.42万次浏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结肠憩室炎可能由肠壁结构异常、长期低纤维饮食、肠道菌群失衡、肠动力异常、粪便嵌塞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左下腹痛、发热、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肠壁结构异常

结肠憩室的形成与肠壁肌层薄弱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肠壁胶原蛋白减少可能导致黏膜层向外膨出形成憩室。当憩室开口被粪便阻塞时,细菌繁殖可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压痛或反跳痛,需通过结肠镜或CT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严重时需行憩室切除术。

2、低纤维饮食

长期缺乏膳食纤维会使粪便体积减小、硬度增加,排便时需更高肠腔内压,持续压力可能促使憩室形成。这类患者常伴有慢性便秘史,炎症发作时可能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建议逐步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3、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可能导致致病菌过度增殖,当细菌侵入憩室黏膜时可引发急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肛门坠胀感等症状。可通过粪便菌群检测评估,治疗时除使用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外,可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

4、肠动力异常

肠道蠕动节律紊乱会使内容物滞留,增加憩室受压风险。这种情况常见于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伴随肠鸣音减弱。改善需控制基础疾病,短期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动力,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

5、粪便嵌塞

干硬粪便块堵塞憩室开口后,可能造成局部缺血和细菌感染。急性发作时疼痛多呈持续性,可能伴C反应蛋白升高。紧急处理可用开塞露灌肠解除梗阻,后期需长期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复发。

结肠憩室炎患者日常应保持每日25-30克膳食纤维摄入,优先选择梨、奇亚籽等可溶性纤维。规律进行步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急性期需暂时采用低渣饮食,恢复后每半年复查肠镜。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应立即就医排除穿孔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