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补充营养、避免有害因素、适度运动及医学干预等方式实现。精子质量下降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疾病等因素有关。
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睾酮水平下降,影响精子生成。同时应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久坐会使阴囊温度升高,抑制精子活力。戒烟戒酒尤为重要,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均会直接损伤精子DNA完整性。
锌元素对精子形成至关重要,可通过牡蛎、牛肉等食物补充。维生素E能保护精子膜完整性,坚果和植物油含量丰富。辅酶Q10有助于改善线粒体功能,提升精子活力,动物内脏和深海鱼是良好来源。建议每日摄入多种深色蔬菜水果,其抗氧化成分能减少氧化应激对精子的损害。
远离电离辐射和高温环境,避免将笔记本电脑直接放在膝部使用。减少接触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慎用塑料容器盛装高温食品。职业暴露于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有毒物质时需做好防护,这些物质可能干扰生精过程。
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45分钟。过度剧烈运动反而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建议配合力量训练增强睾酮分泌。盆底肌训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应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造成会阴压迫。
对于明确病理性因素,如精索静脉曲张可考虑显微镜下结扎术。内分泌紊乱者可能需要克罗米芬等药物调节。严重少弱精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维生素E软胶囊、辅酶Q10胶囊等辅助治疗。感染因素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分散片。
日常可多食用富含精氨酸的海参、鳝鱼等食物,避免穿紧身内裤和泡温泉。压力管理同样重要,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生精功能。建议每3-6个月复查精液常规,动态观察改善效果。若尝试自然调理3-6个月未明显改善,应及时到生殖医学科就诊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