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食道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快速缓解症状。食道炎通常由胃酸反流、感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物理损伤等原因引起。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酸或过热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藕粉、蒸蛋等。少量多餐,进食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限制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等可能加重黏膜损伤的饮品。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籽,有助于黏膜修复。
反流性食道炎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感染性食道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氟康唑胶囊抗真菌或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复方氢氧化铝凝胶保护黏膜。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对于伴有出血、狭窄或Barrett食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闭术、球囊扩张术或射频消融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些微创治疗能快速解除梗阻并获取病理标本,术后需禁食6-8小时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餐后立即平卧。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减少增加腹压的紧身衣物和负重动作。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尼古丁和乙醇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诱发症状加重。
顽固性反流或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可考虑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通过重建抗反流屏障改善症状。严重狭窄经多次扩张无效时可能需要食管支架置入或节段性食管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胃镜监测,并配合抑酸药物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食道炎患者日常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症状的食物,避免摄入已知刺激物。保持口腔卫生,餐后漱口减少细菌滋生。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力,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症状缓解后仍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愈合情况并及时发现并发症。急性期症状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吞咽困难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