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儿童鼻窦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儿童鼻窦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塞症状。可选择儿童专用鼻腔冲洗器,操作时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每日可重复进行1-2次,尤其在晨起和睡前使用效果更佳。鼻腔冲洗能有效减少病原体在鼻腔的定植,对于轻度鼻窦炎有较好缓解作用。
细菌性鼻窦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过敏性因素可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但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家长需严格按医嘱给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采用蒸汽吸入法帮助稀释鼻腔分泌物,可使用加湿器或让儿童吸入热水蒸气,注意防止烫伤。局部热敷鼻窦区域能促进血液循环,每次10-15分钟。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药物也是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特别适合年幼儿童。
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可能需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或鼻窦开放术。手术主要针对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的患儿,如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情况。术前需进行鼻内镜和CT检查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避免接触冷空气、烟雾等刺激因素。鼓励多饮水稀释分泌物,睡眠时适当抬高头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会儿童正确擤鼻涕方法,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进入鼻窦。
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视力改变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急性期应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花粉季节或雾霾天气外出。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冷饮和甜食摄入。定期随访耳鼻喉科医生,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以防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