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1岁半宝宝不爱吃饭可能与生理性厌食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微量元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元素、改善进餐环境、适度运动、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1岁半幼儿可能因生长速度减缓进入生理性厌食期,表现为对食物兴趣降低。此时无须强迫进食,可提供小份量多样化食物,如将西蓝花切碎混入米饭,或制作胡萝卜苹果泥。保持每日奶量500毫升左右,避免餐前1小时饮用过多液体影响正餐食欲。
长期单一饮食或过度依赖奶制品会导致营养失衡。建议每日安排3次主餐加2次点心,主食与蔬菜水果比例保持2:1:1。避免提供过多零食,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饼干、蛋糕等。可尝试将食物做成趣味造型,如用模具压制的蔬菜饼、水果串等提升进食兴趣。
锌元素不足会影响味觉敏感度,铁缺乏可能导致异食癖。可适量增加富含锌的牡蛎粉、牛肉末,以及含铁丰富的猪肝泥、菠菜等。若持续食欲不振,建议就医检测血清锌、铁蛋白等指标,必要时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或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腹胀、便秘等不适。可观察宝宝是否有排便异常、口臭等症状,适当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饮食上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推荐小米南瓜粥、山药红枣羹等温和易吸收的餐点。
强迫喂食或进餐环境紧张会加剧抗拒行为。建议固定就餐时间,移除电视、玩具等干扰物,允许宝宝自主抓握食物。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表现出焦虑情绪,可通过模仿进食动作、使用色彩鲜艳的餐具等方式营造轻松氛围。
家长应记录宝宝连续3天的饮食情况,包括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及摄入量,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日常可增加户外活动量,如每天进行1小时爬行或走路练习促进能量消耗。若伴随体重下降、精神萎靡或持续超过2周食欲不振,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营养科,排除食物过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性因素。注意避免在宝宝面前讨论其进食问题,防止形成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