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超过39℃怎么办

3.13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发烧超过39℃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就医检查和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发烧超过39℃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异常、中暑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可以帮助降低体温,重点擦拭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引起皮肤刺激或寒战。同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有助于散热。物理降温适合体温持续升高但未达到危险水平时使用。

2、补充水分

高烧会导致身体大量水分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水可以预防脱水,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帮助降温。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这些可能加重脱水症状。观察尿液颜色,若呈现深黄色说明需要增加饮水量。

3、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9℃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阿司匹林肠溶片。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退热效果。使用前需确认无药物过敏史,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控制用药间隔。不同退热药物不宜混用,避免过量导致肝肾功能损伤。

4、就医检查

持续高烧超过24小时或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皮疹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或影像学检查确定感染源。细菌感染可能需要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使用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

5、调整饮食

发烧期间应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蔬菜泥等。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豆腐等帮助组织修复。避免油腻、辛辣或高纤维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可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量控制在平时的一半左右。体温下降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发烧期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身体负担。退热后仍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通常1-2天可自行恢复。如出现反复发热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复诊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