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预防褥疮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减压、使用减压装置、加强营养支持、及时处理皮肤损伤等方式实现。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摩擦损伤等因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洁后轻轻拍干,尤其是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等。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及时清理并涂抹皮肤保护剂,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潮湿环境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褥疮发生概率。
卧床患者每2小时改变一次体位,坐轮椅者每15-30分钟抬臀减压。翻身时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法,避免90度侧卧导致股骨大转子受压。可使用枕头或泡沫垫支撑身体空隙,分散压力。建立翻身记录表确保执行规范性。
高危人群建议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凝胶垫或记忆棉垫等减压工具。选择装置时需考虑压力再分布性能,避免使用环形气圈造成周边组织缺血。定期检查装置功能完整性,充气床垫压力需维持在20-30mmHg。
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粉等。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维生素A维护上皮完整性。血红蛋白低于100g/L需纠正贫血,白蛋白低于30g/L需静脉营养支持。
发现皮肤发红、发热等一期褥疮表现时,立即解除局部压力并涂抹赛霉安散等保护剂。出现水疱可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水胶体敷料。已破损创面需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或藻酸盐敷料,避免使用碘酊等刺激性消毒剂。
长期卧床者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选择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床单平整无皱褶。监测体温变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建立皮肤评估表,每周用Braden量表评分,12分以下者需医疗干预。照顾者需学习正确搬运技巧,避免拖拽造成皮肤剪切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