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玻璃体混浊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玻璃体混浊可能与年龄增长、高度近视、眼内炎症、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闪光感、视力模糊等症状。
玻璃体混浊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氨碘肽滴眼液、普罗碘铵注射液等药物促进混浊吸收。卵磷脂络合碘片能改善眼内代谢,氨碘肽滴眼液可调节玻璃体透明度,普罗碘铵注射液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混浊或炎症引起的病例,需定期复查眼底。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可击碎玻璃体内较大混浊物,适用于对视力影响明显的纤维条索或浓缩凝胶。该治疗无需切口,术后恢复快,但可能需重复进行。激光治疗前需完善眼底检查,排除视网膜裂孔等禁忌症。
对于严重混浊伴视网膜脱离者,需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玻璃体并填充平衡盐溶液或硅油,能有效清除混浊并复位视网膜。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1-2周,定期监测眼压和视网膜状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混浊需控制血糖并接受视网膜光凝;葡萄膜炎患者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抗炎;眼外伤后混浊需处理原发损伤。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阻止混浊进展,需联合眼科专科处理。
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眼球震动。佩戴防蓝光眼镜减轻视疲劳,每日热敷眼眶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增加深色蔬菜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高度近视者每半年检查眼底。
玻璃体混浊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眼,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突然出现黑影增多、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避免揉眼及游泳。定期进行视力、眼压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