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多动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脑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干预、学校干预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小儿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或近亲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发病概率较高。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等遗传变异有关。对于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早期发现异常可及时干预。遗传因素导致的多动症通常需要长期行为管理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哌甲酯片、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等。
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吸烟饮酒、早产低体重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出生后铅暴露、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等环境毒素也会影响神经发育。家长需注意孕期保健,避免孩子接触有害物质。环境因素引起的多动症症状可通过减少毒素接触、补充Omega-3脂肪酸等方式改善,必要时配合使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等药物。
多动症患儿大脑前额叶皮层、基底神经节等区域发育迟缓,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这些异常导致注意力调控、行为抑制等功能障碍。神经发育问题通常需要药物干预,常用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等调节神经递质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佳。
围产期缺氧、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造成的脑损伤可能导致多动症症状。这类患儿除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外,常伴有学习障碍、情绪问题等。治疗上需要神经保护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配合盐酸哌甲酯片等改善核心症状,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家庭关系紧张、教养方式不当、学校适应不良等心理社会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这类情况需要家庭治疗改善亲子关系,学校提供特殊教育支持,必要时使用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稳定情绪。家长需学习行为管理技巧,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团队多方协作。家长应保持耐心,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批评惩罚。学校老师可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给予孩子更多正向激励。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限制高糖食品,适当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定期随访医生,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儿经过系统干预症状可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