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唐筛是检查胎儿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产前筛查项目,主要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生化指标并结合超声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唐筛通常在孕15-20周进行,分为早期唐筛和中期唐筛。早期唐筛在孕11-13周进行,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和检测孕妇血液中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来评估风险。中期唐筛在孕15-20周进行,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计算风险值。
唐筛结果分为高风险、临界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表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较高,需要进一步通过无创DNA产前检测或羊水穿刺确诊。临界风险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低风险表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较低,但仍需定期产检。唐筛无法确诊,只能评估风险,准确率约60-70%。高龄孕妇、既往生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者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
孕妇进行唐筛前无须空腹,但需提供准确孕周信息。若结果异常不必过度焦虑,应遵医嘱完善检查。孕期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避免接触辐射和有毒物质,定期产检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发现高风险时需配合医生进行遗传咨询,理性选择后续干预方案。